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以低技能人员为主,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据人社部统计,技能劳动者数量占我国就业人员总量约19%,高技能人才仅占5%。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日本高级技工占比为40%,德国则高达50%。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只有加大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助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主要包括培养同研发、核心零部件设计生产相关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与品牌培育、专业服务相关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等。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主体。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围绕制造业发展重点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对能够培养重大技术攻关专项人才的机构给予相应支持;需要企业对内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对外从全球范围吸引人才;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人才,为创新创造夯实基础理论根底。
加强高技能业务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需要在吸收外来人才的同时,努力做好对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潜力发掘,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高校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加强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力量。企业可以对外吸纳管理统筹、市场销售、品牌运营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对内制定管理型人才培养规划,建立部门间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管理型人才对各部门业务的统筹协调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员工前往相关国际组织、世界500强跨国企业等访问学习,加深对国际标准、先进管理制度等的理解与掌握。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增设国际先进标准和先进管理相关课程,提升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建立完善“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加强服务型人才培养。服务型人才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培养服务型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设置以培养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的相关课程,例如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商务礼仪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 国内黄金生产全面恢复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