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西洋楼内的远瀛观是乾隆时期一组欧式宫殿,全部用汉白玉建造,石质和雕花都十分精良;大水法紧靠远瀛观高台之南,是以石龛式为背景的一组喷泉,前下方的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十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犹如山洪暴发、震耳欲聋。不幸的是,这两组建筑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此后经过多次劫难,目前仅存残垣断壁。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负责人陈辉表示,文物也有生命周期,尤其裸露在户外的石刻文物,经常遭受风吹雨淋、暴晒,很容易风化受损。
为了给远瀛观、大水法两处遗址留下历史影像,记录历史痕迹,从而更好地展示和研究,圆明园管理处首次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通过数字技术让远瀛观、大水法“活”起来,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目前正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工程师尚劲宇说,通过此次对圆明园远瀛观、大水法的全景拍摄和三维数据重建,最终形成虚拟三维影像。“由于不能使用无人机拍摄,数据采集工作全部在地面上完成,因此采集时间由两天延长至两周。不过,这也提升了数据精细化程度,使最终呈现出的三维影像更逼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今年底,观众就可通过手机或电脑“掌上观展”。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对修复文物、库藏文物、回归文物数字化扫描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其成果进入圆明园文物数据库和纹样库。目前,圆明园官方微信推出线上展览,展出的瓷器、玉器、铜器以及石刻等118件数字化文物即是该项工作的成果。在特殊时期,持续为公众提供足不出户的文物“云观赏”体验。下一步,圆明园还将建立高水平的文物修复医院,持续推进文物修复工作。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旅游也要知敬畏
下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室内展厅有序开放 观众需全程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