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结束后,46岁的杨春林脱掉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面具,露出汗涔涔的脸庞。杨春林参与的这场表演叫作纳顿,是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群众重要的民俗活动。
“纳顿源远流长,早在元末就已经出现。”青海省民和县纳顿艺术研究会会长祁正祥说,土族纳顿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开始,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形象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纳顿表演由“会手舞”“面具舞”等内容组成,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遗风。
20多年前,杨春林踏上学艺之路,如今担任纳顿艺术团的副团长,艺术团成员有90余人。杨春林的师傅徐秀福,今年已经75岁,他是纳顿艺术团的艺术总监,也是土族纳顿节省级传承人。“许多年轻人走出家园,接受现代文化,纳顿表演技艺濒临失传。”徐秀福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这些年教过的学徒有四五十个,他们成为纳顿表演的主力军。
徐秀福和纳顿演员们一起改编的“五族舞”,在土族传统艺术中融入汉、回、藏、东乡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突出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纳顿节在当地也逐渐成为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节日。
“希望未来能提升纳顿的艺术品位,让游客们既能看到传统节目又能看到创新节目,把民族文化留下来、传出去。”徐秀福说。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乌兰毛都草原盛夏即景
下一篇文章:扬州邗江区大力培育乡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