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由于天气的原因,一些地方的考生正在经历事实上的“乘风破浪”。比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致城区多地积水严重。高考第一天上午,歙县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
对于“乘风破浪”的考生来说,这是一道加试题,终会顺利过关。但对于同样经受“乘风破浪”考验的文物来说,命运却可能完全被改写。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一些文物单位受损严重。比如,安徽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宣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成桥,四川阿坝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维会师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蒙古伸臂桥、哈尔桥、阿斯久桥等,被洪水冲毁;湖北武当山五龙宫龙虎殿,湖南朱家大院、体仁堂等古建筑,因洪水房屋倒塌严重,汛期文物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如果说这几天的“乘风破浪”经历,会成为一些考生成长记忆的话,那么一些文物受损,将有可能成为遥远的记忆,成为我们不愿触及的痛楚。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文物,走着走着,就突然不见了,迷失在风雨中,只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传说。正如这次被洪水冲毁的文物,有的可能就永远失去了。即便事后重建,再修旧如旧终究不是旧,也不是当初的模样了。这里的记忆,就会成为遗憾,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样是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更大。可移动文物,现在一般都会放到博物馆里,被小心翼翼地守护。但不可移动文物,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且不说其一般体形巨大,无法移动,就说其本身,也与其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如果贸然搬走,其自身的价值会大大流失。所以,在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需要更多考虑气候的影响、地质的变化、场景的迁移,这是一项系统性的文物保护工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桥是一个有人格光环的符号,而桥建于河上,受风浪影响,使得针对桥的保护压力变大。这次在洪水中受损的很多不可移动文物,都是有历史意义的古桥。除了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外,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升级理念,拿出更科学的方案,让文物少受些“乘风破浪”的考验。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民航局发出首份外航“熔断指令”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