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眼前景象有“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诗情画意,又听得父子接力守护黑颈鹤、村民30年拍摄湖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这或许能解释,人们讨论生态之美,为何讲究“诗意栖居”。生态修复,其实就是人与自然合笔写就一首诗,寻章摘句、谋篇布局,如此营造美好生态,细中求精,巧方能成。
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一旦遭遇破坏,修复非一夕之功。比如草海,水面辽阔时有45平方公里,因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经历多次水落湖退。最近一次在1972年,因排水造田,仅存5平方公里湖面沼泽。为还一湾柔波,草海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经法制护湖、退地还湖、截污净湖、造林涵湖,30多年持续治理,才逐渐恢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
生态修复,有的需要当机立断、令行禁止,有的则是需要耐下性子、细细打磨。如此,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地。草海治理期间,居民退耕还湖、停船收网,或走上公益岗位,或接受就业帮扶,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寻得更高效率、更低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平衡、抓准痛点,才让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的空间。
草海几度起落,候鸟几番来回,复述着沧海桑田的自然法则,也浓缩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人与湖相谐、与鸟相亲,则生态好、景色美、游客来、产业兴。
生态修复,终究是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目标清晰的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如今的草海,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涵养越冬鸟类200多种10万余只,周边村民依托良好生态转产脱贫。正是持续多年依托资源、久久为功的努力,让“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光景失而复得。
构筑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态,完成人与自然的合作诗篇,当如此下功夫,“苦吟”耐得住,“妙笔”才能拿得出。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民航局发出首份外航“熔断指令”
下一篇文章:当古老园林邂逅国潮街区 上海豫园创新夜间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