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等领导及专家也出席了大会。据了解,中医药非遗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让中医药非遗传承“活起来”。
中医药非遗是战“疫”生力军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非遗成为重要的战“疫”生力军。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万余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多位国家级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并组建国际首个中医药互联网抗疫平台,为挽救患者生命贡献力量。
李金早表示,中医药非遗充分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惠泽广大群众。依托中医药非遗,积极研发用于治疗和防疫工作中的相关中成药品,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严重疫情,让世人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性,也看到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更使人们深切感到了振兴中医药非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李金早说。
“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重要的研究方向。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世人再次认识到,中医药是中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保护中医药,能够让世人更加充分了解到其中的宝贵内容和丰富文化思想。”张伯礼说。
加强中医药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截至目前,我国共认定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名。“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的国际可见度日渐提升。
2012—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1.13亿元用于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目前,中医药非遗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但在保护中还存在扶持资金不足、后继乏人、发展方式单一、标准建设缺乏等问题。
鉴于这些问题,李金早表示,对中医药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开拓性发展,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李金早指出,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任重道远,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首先是要推进中医药非遗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包括分阶段实施中医药非遗精品工程、经典项目,积极支持中医药相关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世界记忆名录等。此外,还需推进中医药非遗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推进中医药非遗有序“走出去”等工作。
为加强对中医药非遗工作指导与支持,大会还组建中医药非遗协调委员会,由李金早兼任主任。当天,除了主要出席的领导和专家,还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负责同志及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出席了大会。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美国德州,多家中小学颁布新校规:严惩“咳嗽”的学生
下一篇文章:北京演出市场恢复开放 京演集团推出首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