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媒体对这座辽塔的报道这样写道:“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
一时间,#千年辽塔快塌了#登上热搜榜。
但与“快塌了”现状相对应的是,从2016年加固工程立项获得国家批复,这座白塔在纸上“修”了多年,实际维修一拖再拖,迟迟未动。
武安州辽代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属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遗址。此前报道称,该辽代白塔约有1000年历史,2013年,该塔及所在地武安州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经媒体报道后,4月2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发布辽代白塔修缮滞后事宜情况通报。
通报称,4月12日至14日专门委派工作组到敖汉旗,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同商讨针对性修缮措施,已明确搭设脚手架,对面砖脱离等病害进行排查,采取临时稳固等措施保护白塔,并已明确下个月完成修缮方案,立即启动白塔修缮工程。
此后,当地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在到赤峰调研期间,要求各地要对历史文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大数据平台,做好项目整体规划和储备,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修缮、考古发掘研究等工作;要深化文物价值研究,利用多种手段解读文化内涵,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要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
白玉刚要求,要以科学专业安全的理念,迅速组织对武安州白塔进行抢救性保护。要组建武安州白塔抢救保护工作小组,统筹领导抢救保护工作。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科学制定、专业推进抢救方案,在国家、自治区文物部门及有关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抢救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武安州白塔修复保护万无一失。
他同时强调,要厘清问题由来,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全面整改;要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逐一形成整改方案;要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体制机制,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地学法学规学政策,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资料图:1月18日,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 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记者注意到,此后的报道显示,今年5月,该辽代白塔抢救性加固工作已完成,后续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针对辽代白塔目前塔基、塔身、塔刹存在面砖脱离、构件缺失、裂缝发育、内部结构裸露以及正南空腹等病害情况,文物部门已责成敖汉旗官方,进一步勘察病害状况,补充完善设计方案。
但这只是整个修缮工作的第一步。
今年6月1日至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陪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调研赤峰市文物保护工作,并进行座谈。
国家文物局文章称,在武安州辽塔现场,刘玉珠登上脚手架仔细查看文物病害问题和已采取抢险加固措施效果,详细询问前期勘察、方案编制和施工前期准备情况,要求力争在年内完成辽塔保护维修项目。
刘玉珠指出,要“深刻汲取此次武安州辽塔保护工作的教训,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挂牌督办全区仍未实施的立项项目,并举一反三,补齐制度短板,切实加强文物保护项目全流程管理”。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阿缺科幻小说《神农后裔》上市 同名影视剧已启动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